CART
SUBTOTAL

NT$0

ABOUT $0

西方繪畫的寫生觀念和技法,在20世紀初,隨著日籍畫家與教育家石川欽一郎,一同踏上了台灣土地。他用自己的眼光、自己的雙腳,望向自然,並將這「以自然為師」、「對景寫生」的創作方式,啟迪鼓勵許多學生,重新看見自己的家鄉風土。於是,現在的我們得以欣賞那些曾受教於石川指導的台灣前輩畫家,如郭雪湖、陳澄波、倪蔣懷、藍蔭鼎以及李澤藩等人所留下的景色、街道、城郭、鄉村、人物,也成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寫生。

 

李澤藩的這幅《阿里山》畫作,首先我們看見的是近景高豎的山岩,它在前方明亮搖曳的蘆葦及後方橫呈流動的雲霧之間,昂首而立,看似自土地拔升突起,基底卻又實在穩健,並仍與遠景中的山脈遙相呼應,而非遺世獨立的孤高。細看這作為主題的岩壁,畫家耗費苦心地以色彩層層堆疊,並使用類似中國山水畫中的「亂柴皴」筆觸,為了營造山岩的沉穩厚重、堅定不移。

 

李澤藩曾言「思想不須新,而是要沉」

這樣的想法,來自於「以自然為師」的態度

也展現在他的作品中、在層層經營的細節裡

在用心良苦的教學時、在厚重扎實的石壁上

 

在這個求快、要新、多變,一切從速的時代

當跑進山林、深入自然、跨過野徑時

可以說,我們正以另一種方式寫生

也是該好好「以自然為師」的時刻

 

畫家介紹

李澤藩,為台灣第一代水彩畫家之一,出生、成長也生活在新竹,自小家境貧困,有著踏實認真勤奮的個性。李澤藩最著名的洗畫技法,源自於他因「捨不得」水彩紙,便嘗試以水沖洗畫壞的畫作,「想不到效果還不錯」便就此研發而成。於師範學校就讀時,他接受石川欽一郎的指導,也受到老師的引領與啟發,在景色的觀察與寫生、畫作的寄情和美感之間,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代大師之路。稱李澤藩是大師,不僅因他在美術創作上的開拓和探索,更由於他畢生任教於新竹師院、台灣師大、國立藝專等院所,以他的溫暖親切、誠摯寡言作育無數英才,獻其一生於美術教育發展。同時,他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的父親。

 

 

畫作提供:李澤藩美術館
《阿里山》1969年、水彩80x103cm ©李澤藩美術館

SHARE TO FRIENDS

tell them about SUPERACE